无城镇:创新殡葬文化教育 引领文明新风尚
在殡葬改革的道路上,无城镇积极探索,通过创新殡葬文化教育实践载体,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延续其精神脉络,让殡葬改革成为乡村进步新引擎,提升乡村文明素养,为乡村发展注入文明力量。
打造多元化宣传平台。线下宣传阵地建设有条不紊,在各村主要路口和文化广场等关键位置设置了19个殡葬文化宣传栏,覆盖所有行政村。这些宣传栏定期更新内容,既有殡葬改革政策解读,为村民答疑解惑;又有厚养薄葬典型案例,生动展现文明丧葬新风尚;还有生态殡葬知识介绍,成为村民了解殡葬文化的重要窗口。同时,在村民房屋外墙展现与殡葬文化相关的宣传画,让村民在日常生活中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线上宣传网络同步推进,充分借助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发布各类殡葬改革宣传视频和图文信息,拓展了宣传的深度和广度。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殡葬文化知识讲座邀请民俗专家和学者,深入剖析其历史渊源、发展演变和现代意义。今年已举办8场,吸引200余村民参与其中,有效引导村民正确认识殡葬文化。同时,结合传统节日和重要纪念日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清明节的文明祭祀倡议签名活动,鼓励村民采用鲜花祭祀、网络祭祀等绿色环保方式;重阳节的“弘扬孝道,厚养薄葬”主题活动,通过为老人送祝福、讲述孝老爱亲故事,增强村民孝老意识。
弘扬殡葬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本地传统殡葬文化中的孝道文化、感恩文化等优秀元素,邀请文化工作者将民间殡葬故事和传说整理改编成文艺作品。此外,保留和传承传统殡葬仪式庄重肃穆的特点,让村民在简化流程时仍尊重逝者。
宣传先进文化理念。一是凝聚孝心教育,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模式,学校开设孝道课程,家庭评选“好家风、好家训”,社会表彰孝老爱亲模范。二是倡导厚养薄葬观念,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开展主题宣讲等方式,向村民介绍厚养薄葬的具体做法,如定期为老人体检等。其中对尽孝且丧事简办家庭予以表彰奖励,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三是引导村民文明祭祀。祭祀节日前,广播、短信提醒村民文明祭祀,倡导环保祭品,加强祭祀场所管理,促进文明祭祀氛围形成。
随着这些举措的持续发力,无城镇的殡葬文化建设犹如一颗种子,在全镇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孝老爱亲成为村民心中的价值坐标,厚养薄葬化为行动自觉,正能量在每一个角落涌动。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殡葬文化建设成果,让这股文明新风如燎原之火,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赋能,成为建设美丽家园、富裕乡村、文明乡镇的精神脊梁。(何丹萍)
责任编辑: 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