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镇:党建引领扶贫解锁精准脱贫“密码”
村集体经济壮大了,百姓腰包鼓起来了,贫困户生活有保障,村容村貌在提升……无为市蜀山镇关河村发生的这些巨大的变化,村民们都说,这都要感谢党建引领扶贫民生工程。我叫童敬芝,2017年4月选派到无为市蜀山镇关河村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在扶贫的日子里,驻村工作队扎实组织实施党建引领扶贫民生工程,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提高村集体和村民收入,变“被动输血”为“自我造血”,把这个负债20多万元的落后村发展成了年集体收入125万元的先进村。
关河村位于无为县蜀山镇西北边陲,与庐江、巢湖相邻,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在汉代就是繁华的水码头,关河老街古朴幽静,但随着水道的变迁和水运的衰落而变成交通闭塞之地。全村山地丘陵较多,人均耕地只有1亩,主要生产水稻、茶叶等农作物,产业发展滞后。我进村扶贫时,虽然贫困村的帽子已经摘了,但仍有26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未脱贫,有些已脱贫的贫困户和一些处于贫困边缘的困难户,“等、靠、要”的思想较为严重,有随时返贫和致贫的风险。入村接手工作后,我同村两委班子对全村产业发展现状及资源禀赋情况开展调研,在此基础上进行市场分析论证,逐步确立了“盘活土地资源,做强村集体经济文章”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思路,采用“党总支+合作社+贫困户”方式,以资金入股的形式进行合作经营,多元化发展村集体经济。2017年9月注册成立了“无为县关河沿山种养殖综合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创收等方式辐射带动贫困户36户,为15位贫困户提供居家就业岗位,实现了“在家就业好,照顾全家老和小”。
在日常扶贫工作中,我发现关河村很多农户自产茶叶、粉丝,有些农户家生产的农产品质量和口感都不错,丝毫不逊于大品牌。经调研了解后,我得知关河村已有上百年的茶叶和粉丝生产经验,关河绿茶清香可口、沁人心脾,关河粉丝有久煮不糊、味美爽口等特点,深受本地消费者喜爱,工作队与村“两委”将目标聚焦在做大做强本地特色食品加工业——关河绿茶和关河粉丝。
?2018年利用上级扶贫资金170万元项目资金,兴建了670平米的无尘化茶叶加工厂房,配备了专业自动化茶叶、粉丝加工设备,2019年合作社成功申报了茶叶绿色食品认证,规范了生产加工流程,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通过走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道路,增强产品的竞争力,扩大产品知名度,增加产品销量,关河村的农副产品不仅卖到了芜湖市,还在芜湖市政府举办的结对帮扶农特产品展销会上畅销农产品。同时借乘消费扶贫“快车”,踏上电商的东风,截至2020年9月底,合作社共销售农副产品总金额达313万余元,实现利润51.23万元,带动贫困户增收61.83万元,村集体收入也由2017年为10.14万元,到2019年村集体收入达66.34万元,2020村集体收入达到125万元,是全市唯一一个经营性收入占主导的村。
下一步关河村在发展特色产业种植的基础上,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抓住乡村振兴这一契机,依托天井山国家森林公园、4A级景区泊山洞、佛教圣地西九华等景点为中心,充分挖掘“毛义故里”这一历史典故,全力打造“孝文化”建设,逐步开发关河老街、铅山洞、关河汉神墩等景点,优化乡村环境,留住绿水青山,打造宜居宜游乡村,促进乡村休闲旅游,不断壮大集体经济,促进群众脱贫增收,有效推进党建引领扶贫民生工程工作。(田有丽)
来源: 无为文明网
编辑: 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