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市赫店镇曹王村:画出文明同心圆,幸福生活不出“圈”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群众需要什么?志愿服务就提供什么;
如何建设好、运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如何推动乡风文明建设?无为市赫店镇曹王村提交了这份答卷。
2021年以来,无为市赫店镇曹王村正以美丽乡村为圆心,以步行15分钟为半径,画一个便民生活圈,配备了以运动场地、科普基地、文化活动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医疗服务机构、志愿服务站点等为重点的,生活所需基本服务功能与公共活动空间。
热心公益,志愿服务多姿多彩
2022年初,由镇村干部、大学生、村党员、教师、老干部、模范好人、企业家、各行业骨干及社会爱心人士组成的476人的“温情曹王”志愿服务品牌,在中国志愿服务网和无为市民政局登记注册成功,成为无为市首个“双注册”的村志愿服务队。服务队下设“理论宣讲”“文明新风”“助学支教”“医疗健身”“科技推广”“卫生环?!薄胺稍薄捌独еА钡?支特色队伍。今年以来,各支队伍共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50余次,助力基层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更加五彩斑斓。
图为赫店镇曹王村开展志愿活动合影。
“着眼高效服务,要推动文明实践队伍专业化。群众在哪里,志愿服务活动就跟进到哪里。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坚持精准供给,通过登门走访、微信征集等方式,找准群众需求点,推动项目按需供给?!辈芡醮逯驹阜穸佣映け硎荆徊阶帕ψ龃笞銮课拿魇导驹阜瘛芭笥讶Α?,同时做好志愿者注册与招募、服务与记录、管理和培训等工作,为提供优质服务打下扎实基础。
打造品牌,实践项目出新出彩
创新开展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精品志愿服务项目,并形成工作案例向上申报。
“爱心妈妈小课堂”是在学校之外给孩子们开设的“第二课堂”,利用周六、节假日组织留守儿童看书、做游戏、打乒乓球、趣味答题等活动,让更多的留守儿童感受到关爱和呵护,为他们的成长注入坚定的信心和勇气。
图为“爱心妈妈小课堂”活动合影。
“民生茶馆”由村两委干部、乡贤能人、退休老干部等人,每周在固定地点和村民同坐一条长板凳、同喝一壶暖心茶,零距离进行对话和服务。在日常中搜集社情民意,了解村民的意见建议,尽最大努力为他们解决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周末小剧场”则是每周六下午播放红色电影、戏曲,并组织开展文化汇演、“百姓名嘴”上台讲故事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更在潜移默化中助推了乡风文明建设。
精品志愿服务项目,让志愿服务更加贴民心、达民意,也助力了建成更加可触可感的“温情曹王”。
夯实阵地,搭建平台盘活资源
幸福生活如何定义?每个人的答案都带着各自生活的痕迹和标签。家住曹王村的村民朱大姐,送孩子去学校读书闲下来时,就会来到文化活动室看看书,或者参与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又或是去健身广场锻炼身体。而在距离家不到 10 分钟路程的地方,还有村卫生服务站,平时她也会去量血压?!坝懈鲂〔⊥矗苯尤ノ郎裾?,不用跑大医院,我把卫生服务站当作自己家门口的健康‘守护站’。晚上,我还会去路上的绿道散步,凉快又惬意!”朱大姐笑着说。
图为志愿者为孩子们介绍村史馆相关知识。
文化活动中心里经常有百姓聚在一起,或看书学习,或休闲娱乐,晨练点、卫生服务站、活动小广场、乡村大舞台、村史馆……已经成为全村民们最爱的“打卡”地。居民最多步行 15 分钟,即可享受到基本公共服务,极大地方便了生活,更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他们对村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润物无声,文明新风助推振兴
曹王村的新风堂虽然去年建成,使用时间不长,但在推动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深化文明实践上发挥着不小的作用。不大操大办、不必拘泥于“几菜几汤”,宴请宾客集聚“新风堂”,投入使用以来已承办红白喜事10余次。老党员候大爷盖新房,就在这新风堂里热热闹闹地办了一场,“亲戚邻里不用跑远路就能聚在一起,既热闹又拉近了感情;还免费提供场地,成本降低了,既实惠,又热闹”,侯大爷乐呵呵说道。
图为曹王村新风堂。
在新风堂里举办红白喜事的,首先一律需要在村委会签订移风易俗、乡风文明承诺书,不提倡燃放烟花爆竹,将“光盘”理念引入乡风文明建设中,在反对铺张浪费中为百姓“减负”。
文明乡风扑面来,离不开润物无声的宣传熏陶。在新风堂大堂内,各类公益广告和宣传标语随处可见,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宣传了移风易俗、喜事新办、丧事简办、节俭节约等内容。这些文明新风在潜移默化中根植村民群众心中,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保障。
“接下来,我们将立足新起点,文明实践交出新答卷;着眼新时代,服务发展落实新举措;紧扣新要求,推动工作再上新台阶;进一步均衡配置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衣食住行、文教体卫’等公共服务,持续扩大‘幸福半径’,让幸福生活不出‘圈’?!备么宓匙苤榧潜硎?。(通讯员 杨磊)
责任编辑: 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