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城镇:产业“多点开花”,引领乡村振兴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是关键的关键。近年来,无城镇以“两强一增”行动计划为引领,聚焦乡村产业这个关键着力点促进乡村发展、增强农村地区后劲,乡村产业振兴取得了初步成效。
壮大振兴特色产业
结合无城城郊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花卉、林果、水产等特色生态休闲农业,涌现出了黄汰蓝莓、新合捷蝴蝶兰,革贪的园艺花卉,城北的园林景观,董桥的火龙果、葡萄,马厂的草莓、七里的平菇、富硒大米,七广、黄雒稻虾等一批特色农业产业业态。截至目前,无城镇已打造省级500亩连片稻虾养殖基地2个、市级300亩连片稻虾养殖基地20个。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8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5家),新增农产品“三品”认证主体2家,新增农业类农民专业合作社81家,新增家庭农场148家。
促进三产融合发展
在做优做强种养业的基础上,我镇注重拓展农业多种功能,重点加快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乡村产业发展,推动一产“接二连三”。一是抓规划促提升。坚持镇域“一盘棋”思想,按照城郊片区和仓头片进行科学规划、分片打造,城区以黄汰村为中心,集中打造以花果、观光、体验为主的休闲农业;以仓头社区为中心,集中打造以特色种养业、咸货为主的电商农业。二是抓项目强带动。成功引进无为市首个农文旅融合项目,投资2800万元集中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餐饮民宿、创意农业、教育研学、采摘体验等产业,实现创业富民和就业富民。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一是全面带活集体经济,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在19个村建立股份经济合作社,率先在黄汰村开展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试点,由村集体入股,投资建设小型项目等,推动村集体经济搭上乡村发展顺风车。2021年底,全镇19个农村(社区)已有6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30万元,其中1个村集体收入超百万元,2个村超50万元,其他16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20万元。二是优化利益分配机制,梳理整合土地6000余亩,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包装,按照不低于400元/亩的价格集中流转,实现集体和农户双赢。三是科技助力农户增收,严格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19个农业村已实现科技特派员服务全覆盖,同时不定期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脱贫农户参加各类科技技能、科技素养培训,孕育高素质农民,提高致富带动能力。截至目前,我镇累计建立产业扶贫示范基地16家,带动脱贫户就业80人次,实施特色自种自养产业奖补,培训自种自养脱贫户1500人次。(邢献娇)
责任编辑: 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