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城镇 :做好“土特产”文章,绘就文化振兴新画卷
文化兴乡村兴,文化强乡村强。近年来,无城镇全面落实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大力打造稻虾种植、瓜果花卉、智慧大米等特色农业产业,同时也将文化振兴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在深挖乡“土”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实现文化“产”业化的过程中大胆探索,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新画卷。
鱼灯表演
聚焦独有资源,挖掘无城“土”味。无城镇始建于隋开皇元年,迄今已有1400余年历史,境内有闻名遐迩的米公祠、黄金塔、锦绣溪等,文化底蕴深厚。该镇着眼于镇“十四五”整体规划,明确镇内黄雒老街、黄金塔、黄汰村休闲农业与旅游示范区等定位,深度融入“仓头咸货”“黄汰蓝莓”“七里富硒大米”等特色“土”味,围绕文化传承、农旅融合、研学实践等文化主题,利用文旅、美丽乡村、衔接资金等各类项目资金,打造了特色鲜明、寄托乡愁、传承乡史的无城“土”味文化。
突出喜闻乐见,传承无城“特”色。深入开展“文明家庭”“好婆婆”“美丽庭院”等评选活动,持续举办“农村春晚”“传统戏曲下乡”“我们的节日”“喜迎二十大, 携手向未来”等文化活动,将带有无城特色的文化艺术融合到村镇建设和群众生活中,不断提升文化自信。2022年,该镇共命名“星级文明户”30户,“文明家庭”14户,评选“敬业奉献类”、“助人为乐类”等五类无城好人21人,“无城好婆婆、无城好媳妇”13对、举办活动400余场次,既给群众带来了欢乐,也营造出了文明、喜庆、和谐的乡村氛围。
突出文化引领,发展无城“产”业。无城镇地处无为市中部,是无为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临江通海,公路四通八达,系全市的经济、政治、文化、交通中心,对于推动一产“接二连三”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该镇依托革贪美丽乡村村史馆、黄汰农文旅项目、镇农产品电商中心等载体,加强对无城镇非遗文化“捏面人”等手工艺保护和传承,结合敬老爱幼、助人为乐、敬业奉献等传统文化,运用创意设计、科技手段和时尚元素创作生产,编排以非遗文化“鱼灯”“等民族文化为元素的舞蹈节目和文艺作品,推动创意设计、演出活动等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培养文旅融合新业态新模式。(邢献娇)
责任编辑: 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