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城镇:聚焦“五大振兴”,绘就幸福无城新蓝图
近年来,无城镇紧紧围绕“五大振兴”,从“优”产业、“强”堡垒、“兴”文化、“聚”人才、“美”生态等“五大振兴”方面入手,绘就了一幅幅幸福无城新蓝图。
美丽村庄风貌
聚焦现代农业,优产业之架,绘就“稻粱丰硕、花果飘香”的富足图。一是借力外部资源,激发产业活力。建立4支由镇领导担任组长和33支由村书记担任队长的招商小分队分头走出去,先后“引进来”紫约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安徽青龙紫金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28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入驻无城,成立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新型经营主体240个。借力优势产业,做足特色文章。围绕传统羽毛羽绒产业打造“一镇一业”品牌,聚焦蓝莓、咸货、富硒大米、花卉、莲藕等打造“一村一品”产业名片。2022年,全镇稻虾种养面积稳定在3万亩以上,建设水稻、油菜等示范点21个。借力科技赋能,打造智慧农业。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2.08万亩,依托智能化平台推动水产养殖等农业发展智能化。2022年,全镇申报各类先进农用机械设备73台(套),建设冷藏保鲜库超过1000立方,建立2个500亩智慧芜湖大米示范基地,带动生产规模向集成化推进。
聚焦基层党建,强组织之基,绘就“村强民富、美丽和谐”的新蓝图。把战斗堡垒建“全”。构建布局合理、覆盖广泛的党群服务阵地体系,新建“先锋驿站”100个,打造邻里议事中心等服务阵地11个,不断优化拓展服务功能。把干部队伍建“优”。实施“头雁工程”,年开展村党组织轮训8期66人次,新提拔村(社区)书记4名;村“两委”班子结构“两升一降”,储备村级后备干部56名;选派省级科技特派员3名,18个村科技特派员全覆盖。把集体经济建“强”。在黄汰村开展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试点工作,吸纳村民及能人大户63人入社,通过承办宜居村庄等小型项目,牵头整合市域内仓头咸货、紫约蓝莓等特色农产品销售,带动村集体预计分红约6.71万元,户分红约1300元。让信访工作走“心”。用心用情推进“初信初访、积案化解、隐患排查”三大行动取得实效。43件三类积案已化解41件,化解率达95.3%。2023年至今,实现“零进京、两赴省”目标。
聚焦文化搭台,铸文化之魂,绘就“箫鼓春社、古风依存”的祥和图。一是聚焦独有资源,挖掘无城“土”味。明确镇内黄雒老街、黄金塔、黄汰村休闲农业与旅游示范区等定位,深度融入“仓头咸货”“黄汰蓝莓”等特色“土”味,打造特色鲜明、寄托乡愁、传承乡史的无城“土”味文化。突出喜闻乐见,传承无城“特”色。深入开展“文明家庭”“好婆婆”“美丽庭院”等评选活动,命名“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78户;持续举办“传统戏曲下乡”“喜迎二十大,携手向未来”等文化活动400余场次,不断提升文化自信。突出文化引领,发展无城“产”业。加强对无城镇非遗文化“捏面人”等手工艺保护和传承,运用创意设计、科技手段创作生产,编排以非遗文化“鱼灯”“等民族文化为元素的舞蹈节目和文艺作品,培养文旅融合新业态新模式。
聚焦绿水青山,留生态之美,绘就“绿树村边、青山郭外”的美图。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在黄汰、檀树等6个村建设窨井984座,将灰水统一收集后进行资源化利用;全面推广垃圾治理与人居环境融合发展机制;持续开展卫生厕所改造,累计改造厕所5521座,提升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基础设施。投资1.9亿元对花渡河无城联圩段进行防洪治理,长度达12公里,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有效减少洪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持续优化村庄规划。先后完成黄汰、凌井、马厂等3个村规划编制;建成革贪等8个省级美丽乡村,打造黄汰等4个宜居村庄;2023年-2025年规划建设9个美丽乡村、58个宜居村庄、2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
聚焦引智招才,“聚”人才之“智”,绘就“少长咸集、群贤毕至”的人才图。以“若渴之心”引才,积极摸排在外优秀人才信息84条,以需开展“以才引才”荐才月活动2?。晃袅趾?、郭登全、李园等优秀农业实用人才在无城创业。以“热忱之心”育才,年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不少于5次500余人次,组织300多名企业家人才开展集中学习,遴选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和致富能人8人参加经营管理能力培训。以“乡土之心”留才。落实无为市人才引进补贴政策,推进19名优秀乡村人才参选“两代表一委员”。(邢献娇)
责任编辑: 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