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可约可空降-一品楼九品论坛官网,全国约茶资料,300一晚同城约茶

安徽文明网 中国文明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明创建 > 文明村镇 >正文

无为市蜀山镇:毛义故里探茶香“新”村

2023-10-08 10:28:41

  和美乡村,美在“今”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并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为乡村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

  2022年蜀山镇汇聚资源优势,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做法,以促进产业发展、整治人居环境、提升文明乡风等为抓手,聚力打造“毛义故里·茶香新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在建设提升过程中注重挖掘毛义孝廉文化,结合茶叶主产业特色,保留村庄风貌,切实打通“两山理念”转化通道,打造出了产业强、农民富、乡村美的和美乡村建设“蜀山样本”。

  秋风送爽,天蓝如湛,如今走进关河新村,干净整洁的乡村巷道、花果飘香的农舍庭院、幸福洋溢的灿烂笑脸……漫步在新村的各个角落,移步皆是景,处处好风光,宁静祥和的村庄与青山绿水交相辉映,一幅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新画卷徐徐展开。

  图为干净美丽的关河新村

  蝶变焕“新”,绘就宜居的乡村“画卷”

  关河新村坐落在周家大山脚下,是山蕻里的一个小村庄,家禽满地乱跑、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环境脏乱差,和美乡村建设以来,村里下了决心要改变。

  一是党员带头干。将环境整治工作与党员公开承诺、主题党日活动深度融合,让党员带头干、为群众树好标杆,党员在对自家庭院内外、房前屋后以及室内卫生等进行彻底整治的同时,带头参与村内外公共区域清扫。二是村民自发干。定期开展卫生“示范户”评选,通过村级“大喇叭”“板凳会”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动员,结合红黑榜公示和积分管理,引导村民从自家庭院入手,自发参与到环境卫生治理和净化、绿化、美化庭院行动中来,不断增强群众主人翁意识,截至目前,共建成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28个,评选示范户10户。三是建设提升干。借助人居环境整治项目集中力量开展村庄清洁、绿化美化、户厕改造、污水治理等工作,拆除无功能建筑23处,治理坑塘7处,硬化巷道及入户路660米,铺设污水管网3200米,新建村民文化活动广场1个、健身广场2个、公厕2座,新增绿化面积13000余平,村民生活舒适度、美观度得到了全面提升。

  “过去,家门口净是泥巴路,路又窄,到下雨天根本没法走,路两边到处堆满柴草,村里垃圾、杂草也多,严重影响群众生活,现在道路畅通了,环境也好了,我们住着舒服多了”说到村里的巨大变化,村民吴进忠心里美滋滋的。现在的新村村间的柏油路干净整洁,道路两旁绿植美观,游园里草木青翠、鸟语花香,农家小院粉刷一新,鲜花、绿地、村庄融为一景,美不胜收!

  巧聚“合”力,迈向宜业的振兴“大道”

  一是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带动集体经济。2017年关河村党总支率先以“党支部+种养殖大户+脱贫户”的模式成立了关河沿山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以茶叶、山芋的种植、加工和销售为主体,共开发9个系列农产品12个、注册商标5个、申请绿色食品认证1个,以商标为纽带推动产业品牌化发展,有力推动“山货出山”。在合作社的推动下建成1310亩的茶叶种植基地1个,新建茶叶加工厂房670平米,改造粉丝加工厂房210平米,建设了400平米的关河电商运营中心,2022年关河村集体经济总量突破150万元,再次斩获“无为市村级集体经济十强”称号,获评2022年“芜湖市乡村振兴示范村”。二是农文旅融合有效促农增收。关河村以茶叶为主导产业,一方面以电商运营中心和茶叶加工厂为平台,推行“党支部+种养殖大户+农户”的模式,统筹本地茶叶的流通、销售,做到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2022年关河沿山野生茶销售量达2000余斤,农户增收80余万元;另一方面依托天井山国家森林公园、双泉寺、一壶泉等旅游资源,深挖毛义孝廉文化,依托1300余亩的关河沿山茶叶基地打造茶园观景平台,建设关河美食街,提高“关河土菜”的餐饮品牌知名度,扶持林红生态园和美晟生态园发展采摘经济,打造集游、食、宿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模式,有效带动农民就业增收。

  “孝廉”常在,解锁和美的幸福“密码”

  “中华传统好,孝道人人晓。毛义捧檄桥,为母辞官帽。卧冰求鲤鱼,冬现春茶苗。孝行感天地,母病终医好。尊祖传宗事,吾辈来行孝?!闭馐切麓迳现涟耸昀先讼轮亮耆胙Ш⑼蓟岢母枰ァ?/p>

  关河新村,原名肖家庄、肖村,又谓“孝村”,村内并无肖氏村民,因村中毛义德孝行善,不贪利禄,称著乡里,故,肖村因“孝”得名。孝廉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也是关河肖村文化精髓,关河新村在筑牢乡村产业根基的同时,在“孝廉”文化传承和乡风文明结合上也下了一番功夫。一是孝廉文化+记忆,建设孝廉文化馆、孝廉文化广场,修缮毛公亭、捧檄桥,将毛义“卧冰求鲤,春茶冬发”以及“毛义捧檄”“躬履逊让”的故事以景观节点的形式再现,将孝廉文化镌刻在新村村民的记忆中;二是孝廉文化+传承,将孝廉文化纳入家庭教育,新村村民代代传诵孝风家训,每逢传统节日诵读孝训文书,同时在孝廉文化广场开设“毛公讲堂”,制定讲堂学习计划,通过讲述先进典型故事等方式传播孝廉文化,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家庭观;三是孝廉文化+发展,孝及百善、廉治家风,将孝廉文化写进村规民约,赋予孝廉文化时代内涵,引导村民自觉接受村规约束、自觉反思言行举止,同时充分发挥四会作用充分开展村民自治,评选出五星文明户、身边好人、好儿女、好婆媳等各类典型20余人,开展“百善孝为先”系列志愿活动,用行动践行孝道,推动形成尊老爱幼、邻里和睦乡风文明好风尚,让新村成为和美安居的幸福家园。(魏文静)

责任编辑: 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