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可约可空降-一品楼九品论坛官网,全国约茶资料,300一晚同城约茶

安徽文明网 中国文明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明创建 > 文明村镇 >正文

坵城村:安师大学子红色教育行

2024-07-29 09:32:11

  为进一步弘扬红色精神,坚定理想信念,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安徽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雷锋驿站”赴芜湖理论宣讲团队于7月20日下午来到了安徽省无为市刘渡镇坵城行政村马坝自然村,走进渡江英雄马毛姐的故乡,追寻英雄足迹,传承红色精神。

image.png

图为“雷锋驿站”团队成员实践合照。陈兆亮/摄

  当车缓缓驶入村庄,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两层、三层的漂亮新房依水、沿路而建;周边稻田、蟹塘和莲藕形成了优美的生态环境,这个昔日长江边的偏僻渔村,如今已成为景美民富的美丽乡村。在张苗书记的引导下,团队有幸采访到马毛姐的同学马明标老人。八十六岁的马爷爷仍然身体健康,精神矍铄。提到马毛姐,马爷爷向成员们娓娓道来。谈及自身,马明标老人八三年入党,曾任村主任,亲眼见证了坵城村的变化,在党的领导下,设施完善村庄建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谈到文化教育方面,马爷爷说村里没有初中,之前有过一所小学现在也停办了,年轻人外出把孩子也带出去上学,导致村里大多都剩下留守老人。团队成员对此表示同情,并认为这一社会问题亟需政府和社会的关注与解决。在采访的最后,马爷爷说他非常尊重读书的人,所以他对当代新青年寄语:“有文化,有知识,有理论?!蓖ü獯畏锰福ё用遣唤鲅傲撕焐?,也对乡村振兴和社会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告别了马爷爷,团队成员们在活动广场与一群小朋友们交流互动,并且带着他们学习了一首红歌《团结就是力量》,成员们一字一句地教他们把歌词读会,然后把歌词唱出来,唱一句教一句,在一遍遍地歌声中,体会团结的力量,感受红色歌曲振奋人心,激发斗志的力量。这一活动不仅让小朋友们体验到红色歌曲的魅力,也让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传承红色精神的重要性。

image.png

图为实践队员在教小朋友唱红歌。陈兆亮/摄

  穿过一条又一条窄巷,团队成员们来到了无为市刘渡镇坵城村村委会,见到了驻村第一书记叶建军,他先是向团队成员们介绍了坵城村的变迁与发展。

image.png

图为介绍坵城村。陈兆亮/摄

  坵城村位于安徽省无为市刘渡镇西北,四面环水,中间凸起。自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以来,坵城村经历了多次变革,从坵城大队和马坝大队到行政村,两个村又合并为一个村,再到现在的19个自然村组成的大家庭。改革开放后,坵城村经济结构多元化,村民不仅种植水稻、饲养禽畜,还涉足水产养殖,河塘养鱼和河蟹养殖收效可观;村民外出务工和自主创业,收入逐年增长。

  团队成员对坵城村近年来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表示赞叹。道路硬化、桥梁修建、电网改造等项目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2022年建成的党群文化广场,不仅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也成为了红色教育的重要基地。

  叶书记向团队成员进一步介绍了马毛姐的英雄事迹,她1935年出生于马坝的一个贫苦家庭,家中有13个孩子,只有8个存活下来。她原没有正式名字,家人称她为"三姐"。1949年,年仅14岁的马毛姐参加了渡江战役,成为渡江突击队的一员。在战斗中,她勇敢地划船运送解放军过江,冒着枪林弹雨,多次往返,成功将解放军送到南岸。她的船被誉为"渡江第一船"。战后,她被授予"渡江特等英雄"、"支前模范"等称号,荣立一等功。

  1951年国庆前夕,马毛姐受邀参加国庆观礼。毛主席得知她还没有名字,特意为她取名“马毛姐”,马是她的姓,毛是毛主席的姓,并赠送她笔记本、笔和衣服,亲笔题词鼓励她"好好学习,天天向上"。1957年,马毛姐从巢县速成中学毕业后,投身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先后在多个工厂担任领导职务。她还积极参与纪念渡江战役的活动,为电影制片厂、电视台、广播电台录音录像、拍摄纪录片。她经常深入中小学校,给广大师生作报告,被誉为"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

  马毛姐的英雄事迹深深打动了每一位团队成员。她是青年一代学习的榜样,她说“跟着共产党,老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这既是真理,也是现实。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盛,我们永远跟党走,未来一定更美好!”

image.png

图为团队成员与书记合照。陈兆亮/摄

  此次红色教育行,让“雷锋驿站”团队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英雄的力量和乡村的巨变。团队成员们表示,要把马毛姐的红色精神传承下去,激发更多青年继承和弘扬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薛彤

责任编辑: 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