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市昆山镇:巧用“三面镜子”,映照出美丽家园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年以来,无为市昆山镇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运用“显微镜”“放大镜”和“后视镜”三面镜子,精准高效地解决环境问题,大幅提升了村庄的整体环境质量和村民的生活幸福感。
巧用“显微镜”查找问题。昆山镇启动了全方位的环境排查行动,动用“显微镜”对村庄进行细致入微的检查。各村(社区)组织多支调查队,对每条道路、每个角落进行走访和监测,重点关注垃圾处理、污水排放、老旧设施等问题,并对发现的问题分门别类制作整治台账,双河村垃圾治理专员周勇分享道:“除了党员干部带头找问题,我们还发动群众积极上报村内存在的垃圾堆积问题。”这一措施确保问题无所遁形,为精准施策奠定了基础。
善用“放大镜”剖析问题。在查明问题后,昆山镇运用“放大镜”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力求从根本上找到原因。通过广泛收集村民反馈、邀请环保专家分析,深挖问题背后的机制和管理漏洞。例如,昆山镇初级中学校园周边的道路零散白色垃圾较多,为此石门社区通过增设垃圾桶和呼吁爱护环境的公益广告,并在每周五下午,由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志愿者们,在校园周边开展爱护环境的宣传活动,增强孩子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妙用“后视镜”定期回访。为了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并防止复发,昆山镇在“后视镜”的指导下,建立了一套长效机制,持续开展整改工作。通过设立专门的环境监督小组,定期对整改效果进行回访和评估,确保每个问题都能得到及时跟进和处理。同时,充分调动农民参与长效管护的积极性,合理划定“公事、共事、家事”,最大限度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利用小喇叭、志愿服务活动,提升村民在乡村治理过程中的“主人翁”意识,让农民群众由受益者转变为监督者、管理者,营造全民参与长效管护的浓厚氛围。
昆山镇环境整治以“三面镜子”为指引,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改善了村庄的生态环境,也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质,真正实现了生态宜居与幸福生活的共赢。未来,镇政府将继续深化这一做法,不断提升环境治理水平,助推乡村振兴。(通讯员 黄奔)
责任编辑: 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