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镇:青春妙笔绘鱼灯,非遗新韵焕蜀山
当朝阳洒落无为市蜀山镇的街巷,一群身着志愿马甲的青年学子正挥洒汗水,以画笔为媒,让古老的非遗“鱼灯”在乡村墙壁上灵动“游弋”。自2025年7月7日起,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扎根蜀山镇,围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无为鱼灯,开展主题墙绘行动。他们用艺术诠释乡土情怀,用青春点亮文化传承,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绘就了校地协同、青春建功的动人篇章。
妙笔绘灯影,非遗焕新颜。实践团以承载百姓丰收、平安、吉祥祈愿的无为鱼灯为核心元素,深入挖掘其民俗内涵。学子们运用现代设计语言,将传统鱼灯文化进行创新性艺术转化?!拔颐窍M馨延愕普庖幻袼住搿萌酶嗳丝炊?、喜欢。”负责主视觉构图的2024级视觉传达专业学生陈浩然介绍道。他们在设计中巧妙融入节日元素,力求画面既展现文化底蕴,又富有亲切感与时代气息,让沉睡的非遗在墙面上焕发出勃勃生机。
丹心映赤诚,汗水润乡情。盛夏蜀山,日间气温常超35℃。面对酷暑考验,实践团成员们早出晚归,每天坚持在墙前奋战七八个小时。从铅笔勾勒草图到精心描绘细节,从科学搭配色彩到严谨进行防潮加固,每一笔都凝聚着专注与匠心。“画笔一放,帽檐一抬,额头全是汗珠?!?024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郝敬凯坦言辛劳,但看到墙面日益变美,听到村民由衷地赞叹,他深感“一切都值了”。这场艺术实践,亦是青年与乡村的双向奔赴,真挚的情感在汗水的浇灌下悄然升温。
校地共育才,合力谱新篇。此次鱼灯主题墙绘行动,是学院推动美育实践深度融入乡村振兴的关键探索。其成功实施,得益于前期安徽信息工程学院与蜀山镇人民政府共建社会实践基地奠定的坚实基础。双方精心选定墙面与主题,镇政府更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为学子创造了安心创作的优良环境。下一步,学院将持续组织团队在蜀山开展乡村艺术创作、文化调研与志愿服务,践行“扎根基层、服务社会、以美育人”的宗旨,让艺术真正成为赋能乡土、传承文化、服务人民的蓬勃力量。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的青年学子们,正以手中的画笔和炽热的心,回应时代的召唤。他们绘制的不仅是一幅幅生动的墙画,更是文化传承的纽带、乡村蝶变的印记,让艺术之光,照亮蜀山振兴之路,让青春之花,绽放在服务人民的最前沿。(刘畯铭 刘振宁)
责任编辑: 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