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店镇宏林村:加强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
移风易俗,是社会进步的鲜明注脚,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基石。2025年以来,宏林村以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锚定“破陈规、树新风”目标,通过宣教引导夯基、示范引领聚力、规范整治提效,搭平台、创载体、建机制,持续推动移风易俗走深走实,引导村民自觉摒弃陈规陋习、主动践行文明新风,让向上向善的社会风气在乡野间蓬勃生长。
建强组织网格,筑牢治理根基。宏林村坚持“一把手” 负总责、全员齐参与的工作机制,以全村网格化管理为依托,按自然村划分治理单元,通过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推选德高望重的“五老”人员担任理事长,吸纳村“两委”干部组建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四会”组织,构建起乡、村、群众团体“三位一体”的移风易俗工作网格。层级清晰的组织体系,为各项举措落地见效提供了坚实保障,让文明新风的传播既有“主心骨”,又有“毛细血管”。
完善长效机制,明确行为准则。宏林村推行负责人联点、干部包村的网格化管理模式,结合村情实际制定《村规民约》,对红白喜事操办标准、礼金数额、宴席规模等作出具体规定,明确“喜事新办不铺张、丧事简办不扰民”的行为准则。同时,组织农户签订《文明节俭承诺书》,将移风易俗要求转化为村民的自觉约定,以制度刚性约束推动习惯养成,让 “节俭光荣、浪费可耻”的理念融入日常。
多维宣传引导,浸润文明理念。宏林村坚持线上线下同频发力,构建全方位宣传矩阵,利用村级微信群推送移风易俗科普知识100余条,大喇叭每日播报新风尚倡议;线下打造主题宣传栏20处,发放倡议书500余份、宣传资料2000多份,让文明标语抬头可见、驻足可观。结合“我们的节日” 系列活动,在春节、清明、端午等节点开展专题宣讲20余次,用村民听得懂的乡音、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文明餐桌”“光盘行动”“文明祭祀”等理念讲深讲透,让新风尚入脑入心。
激活实践力量,延伸服务触角。宏林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阵地,秉持“思想引领、道德教化、以文化人”理念,组建8支文明实践服务队,64名志愿者全年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节日主题服务等活动30余次,服务群众600余人次。志愿者们化身“文明宣传员”,走进田间地头、农家院落,用拉家常、算细账的方式,向村民讲解大操大办的浪费之弊、简约办事的实惠之处,让志愿服务成为播撒文明的“流动窗口”。
选树先进典型,凝聚正向能量。宏林村坚持“以榜样树标杆,以典型带全域”,深耕“一约四会”作用,通过“好婆婆”“好媳妇”“五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挖掘身边的孝老爱亲、勤俭持家、邻里互助典型。设立“红黑榜”、召开道德评议会,对喜事简办、志愿服务等文明行为公开褒奖,对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陋习及时曝光。以“红” 的示范引领、“黑”的警示约束,推动“好村风、好民风、好家风” 蔚然成风,让真善美成为乡村最动人的底色。
丰富活动载体,厚植文明沃土。宏林村充分发挥村“两委”干部、“五老”人员、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落实责任分工,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通过走访座谈、院坝议事等形式,倾听群众诉求、回应百姓关切,把文明理念融入日常交流;在春节、清明等传统节日,创新开展“鲜花祭祀”“丝带寄哀思”等活动,用绿色低碳的方式替代焚烧纸钱等旧俗,让传统节日与现代文明和谐相融。
如今的宏林村,从餐桌到庭院,从节庆到日常,文明新风已悄然融入乡村肌理,成为驱动乡村振兴的 “精神引擎”。(通讯员:张兴宇)
责任编辑: 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