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臭水体变生态金矿的治理密码
大麦壕黑臭水体问题,一直以来是姚沟镇政府和居民的一块“心病”,在上级政府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姚沟镇积极探索水体治理和绿色经济发展的有效方式,成功实现从居民的“掩鼻而过”到“亲水而乐”。
重治理,黑臭水体焕新颜。通过上级补助、政府配套和自筹等方式投资407.75万元,用于治理大麦壕黑臭水体,总计清淤9500平方米,截污纳管100米,建成人工湿地20立方米、生态驳岸300米,实现水体透明度由过去的16cm到治理后的22cm(见底),守护了居民的“水脉乡愁”,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认可。
重发展,“黑臭水”变“致富水”。引入“渔光互补”项目,总投资501万元,占地25亩,铺设光伏板2002块,实现“水上发电、水下养殖”,年发电量达137万千瓦时,相当于130多个家庭的全年发电量,项目年收益约52万元,节约标准煤415吨,减少碳排放1027吨。
重长效,管护发展可持续。建立“河长制+群众共治”体系,配备河长1名,监督员2名,运维员1名,确保治理成效长期稳固。镇村责任人定期检查,其中镇级负责人每季度检查至少1次,村级责任人和管护人每月至少1次,并形成管理台账。同时,设立举报电话,接受公众监督,直面群众关切,做实人心工作,提升老百姓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孙淑敏)
责任编辑: 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