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可约可空降-一品楼九品论坛官网,全国约茶资料,300一晚同城约茶

安徽文明网 中国文明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明培育 > 道德建设 >正文

赵能宏:以孝老爱亲传承优良家风

2023-11-15 16:08:31

  赵能宏,女,1976年3月出生,无为市高沟镇新青村的一位普通农妇,在她的身上充分展现了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贤妻良母。公公中风瘫痪在床,婆婆年迈多病,丈夫确诊脑瘤,儿子尚在读书,家庭重担压在了她柔弱的双肩上,然而赵能宏没有向命运低头,多年来悉心照顾公婆和丈夫,无怨无悔,从不言弃,用行动诠释了人间真爱。2023年被评为“无为好人”。

遭遇磨难挑重担

  1976年,赵能宏出生在无为市高沟镇的一个农民家庭,父母老实淳朴、厚道正直,她自幼懂事乖巧、善解人意、尊老爱幼。后经他人介绍与丈夫相恋结婚,夫妻二人相处和睦,生活美满。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8年,八旬的公公突然腿脚不能走路,赵能宏急忙送他去医院。经医生诊断,公公患上中风,医生说只能坐在轮椅上,身体不能躺卧。强忍着悲痛,赵能宏回家后,小心翼翼地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婆婆,安慰她:“公公的病来得太突然了,谁也想不到,但我会陪着您一起照顾他的,再怎么艰难,还有我们在?!?/p>

  2021年,不幸再次来临。丈夫叶海兵下班回家突发头疼并伴有高烧,这可把赵能宏吓坏了。随后带着丈夫去上海医院就医,不幸的是,丈夫被确诊为脑瘤。对赵能宏来说,这犹如晴天霹雳,让她不知所措。然而,痛苦之后,赵能宏振作起来,一边照顾生病的丈夫,一边陪伴正在读高中的儿子。赵能宏想着,孩子马上要高考了,千万不能影响他学习。虽然赵能宏丈夫经治疗后保住了性命,但却留下严重的肢体残疾并且失去了语言功能,生活不能自理。手术也留下了后遗症,导致不能自行小便,每月都得去医院4次,进行导尿,每次都要花费几百元。赵能宏每次都陪同丈夫一起去医院治疗,并安慰他不安的心情。丈夫生病后,情绪一蹶不振,在她的悉心照顾和耐心开导下,最终让丈夫恢复生活的信心。

心细如发孝双亲

  “这是我应该做的,不值一提?!闭阅芎晷⒕锤改?、公婆,照顾丈夫数十年如一日,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任劳任怨。公公中风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婆婆今年77岁,体弱多病,遇上刮风下雨,就会遭受腿疼的折磨,无法行走。各种困难摆在她面前,但赵能宏没有倒下,她果断决定将公公婆婆接过来一起住,又挑起照顾父母的重担。对于赵能宏来说,照料家人是头等大事,她从不嫌弃,再苦再累都能承受。每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当别人还沉浸在睡梦中时,赵能宏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起床做饭,给丈夫刷牙、洗脸、喂饭、喂药,然后帮他翻身,用热毛巾擦拭、按摩,排尿……日复一日,从不间断。父母和公公婆婆的生活也被她安排得井井有条,每天给公公端碗喂饭,倒尿擦身,陪婆婆唠嗑谈心,公公跟丈夫也没有因为瘫痪在床而身上长湿疹。除了身体上的照顾,赵能宏也没忘记心理上的照顾。久病卧床的人,心理都比较敏感,日常生活中,闲暇得空时,她也会经常陪他们唠唠嗑、解解闷。比如谁家新娶了媳妇,谁家又添了个儿子。她最常说的话就是“陪伴老人就是孝顺老人”。她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赵能宏的孝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来自农村普通妇女身上的光辉。

言传身教育后人

  赵能宏的一言一行深深影响着孩子们,已经结婚的女儿经常回家看望父母,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买衣服、营养品,陪他们谈心聊天。上学的儿子放假回家休息时便帮助母亲照顾爷爷奶奶和父亲。儿女深知母亲的不易,赵能宏的儿子学习十分勤奋努力,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铜陵学院。“孩子们懂事孝顺,公婆他们病情平稳,我这点苦不算什么,一家人平平安安在一起我就满足了”赵能宏说。她的事迹深深感染着周围的人,乡邻们提起她无不称赞。

  赵能宏是一位普通又不普通的农妇,在她的身上充分展现了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作为媳妇,她遵守孝道,长期照顾父母双亲,尽心尽责;作为人妇,她年复一年地尽心照顾生病丈夫,毫无怨言;作为母亲,她用瘦弱的肩膀将儿子拉扯长大,甘之如饴。(汪红)

责任编辑: 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