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耕不辍”妙手回春,古籍“重获新生 ”
一身深蓝的老旧工作服,一双褪色的老式黄皮鞋?;ò椎耐贩⑾?,面容略带疲倦,微红的眼睛里布满岁月的沧桑和学识的厚重。几次走访,沈怀玉或是在古籍室里埋头工作,或是帮助来宗谱陈列室的人们翻找资料。很难把他与图书馆副馆长、中国图书馆学会会员这些称谓联系起来。这样一个默默无闻的形象,沈怀玉身体力行“扮演”了近三十年。
“沈馆长有自己的办公室,干净亮堂,但他基本不过去,一般都在这味道很重的古籍室工作?!痹谕卵劾?,沈馆长没架子,是个十分谦逊的学者型的长者。由于图书馆古籍曾使用剧毒农药“六六六”粉来防虫,古籍室味道很是刺鼻,因常年在有毒环境下工作,沈怀玉的身体一直不太好:嗅觉损伤,胃病、心血管病、颈椎病、腰椎病接踵而至,头发也过早花白。同事们担心沈馆长的身体,而沈怀玉总是笑着说,和故纸堆呆久了,扎书堆的“毛病”怕是戒不了喽。
1991年大学毕业后,沈怀玉来到无为图书馆工作,1993年下村挂职后分配到图书馆古籍部,从此与古籍结缘。无为图书馆始建于1921年,其古籍藏书室在全国县级馆中颇具盛名,馆藏古籍线装书达3万8千册。这些珍贵古籍由于历史原因,蒙尘太久,“期待重见天日”。面对这些亟待整理抢救的古籍,沈怀玉没有考虑待遇、工作环境等问题,他毅然选择了扎根于此,无惧冷暖,不理艰难。这一伴,便是近30个春秋。
那段时光,在没有任何防护条件下,沈怀玉小心翼翼地将古籍中的陈年霉粉、虫卵书蠹和农药粉剂进行清理,然后,为书穿函套、上夹板,在书橱里放樟脑精块,日复一日地进行着这项枯燥而又细致的工作。
恶劣的环境下,沈怀玉并没有抱怨。在其文章《宝晋寻梦》中他写道:“在恶劣条件下古籍线装书的命运,唯有经常和它们接触的人忧虑和感受最深。为此,我常常心如滴血,夜不能寐?!倍运?,古籍早已成为生命里的一部分了。
为了改善古籍的保存条件,平日里不善言谈的沈怀玉努力寻找各种机会为馆藏图书申诉:向前来视察或走访的各方力量宣传图书馆古籍处境;精心挑选馆藏古籍参加《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工作......2013年国庆节这一天,图书馆新馆建成开放,沈怀玉加班加点,亲自打包把古籍运送到新馆。
然而无论藏馆新旧,沈怀玉对古籍的热忱还是一如往常。目前,他是全省范围内屈指可数的古籍专业管理人员之一。他管理古籍,也在古籍中汲取营养。2005年起,他参加了多项国家和省市古籍等相关课题研究,参与复审和整理地方志,编著《米芾与无为》等多部优秀书作。平日里,沈怀玉以身垂范,并带动了一批无为人来研习古籍。
近三十年不问荣华,甘当孺子牛、问路石,如今他已两鬓成霜,近4万册古籍在他手里已整理数遍“重获新生”。沈怀玉用实际行动,树立了一个当代知识分子淡泊名利的标杆,也谱写了一首劳动人民爱岗敬业的光荣赞歌。
责任编辑: 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