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光清:枇杷上的乡愁
镜头拉近,背着竹篓、戴着草帽、穿着红色条纹衬衫的汪光清顶着夏日略显刺眼的阳光向我们走来,他熟练地搬过小板凳坐下,小心翼翼地将满篓黄澄澄的枇杷倒进塑料筐。对于我们的到来,他并不感到惊讶,自从去年举办过第一场枇杷采摘节后,他的枇杷园算是出名了,来采访的人很多,他也对镜头习以为常。
简单拉了几句家常后,他带着我们一起前往自己精心打理的枇杷园,共赴一场甜蜜之旅。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一片深绿,点缀其间的是或金黄或淡黄的枇杷,这些是汪光清的得意之作,在外打拼了十几年的他于2019年选择回乡创业,而撬动他创业梦的支点正是眼前看似微不足道的枇杷。采访过程中,他饶有兴味地介绍道:“我以前做过十几年海鲜生意,生意还不错,也攒了一些钱。苏州当地种植的白玉和冠玉两种枇杷,我看着蛮有发展前景的。之前我春节的时候回了一趟家,发现家里现在变化很大,道路变宽阔了、环境也变美了,听村干部说回乡创业还有政策支持。现在我年纪也大了嘛,人家都说落叶归根,我就想着回来二次创业、造福乡亲。”
2019年他刚回乡就创办起了家庭农场,主要经营螃蟹养殖和枇杷种植。一年之后,经过慎重考量,他将农场升级为专业合作社,并着力打造自有品牌。此外,他始终秉持着绿色、生态、环保的理念,对枇杷种植园内的空闲用地加以整合后,将其用于种植蔬菜、饲养家禽,这一方面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也为枇杷园带来生机与活力,小小的枇杷园因此具有了无限趣味。
提到枇杷种植,汪光清有着说不完的话,如何选育优良的枇杷品种、如何精准施肥、如何给枇杷树修枝疏果、果实成熟后如何小心采摘......聊起这些事情,汪光清神采奕奕、滔滔不绝。通过辛勤劳作,汪光清过上了鸡犬相闻、花果飘香的归乡生活,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乡村梦。与此同时,他也向乡亲们传授枇杷种植、品牌塑造、成品销售等方面的经验,希望以自己的微薄力量为家乡父老们就业增收做出一份贡献,让大家共享枇杷产业发展的成果。
镜头拉远,汪光清置身于一片麦穗低垂的小麦田中,他望着远方,若有所思。此刻,他也许想到了自己创业的艰辛,想到了明年枇杷的产量,想到了他心心念念的家乡和家乡的父老乡亲……这满园的枇杷,终是托起了他绵延千里的乡愁。(通讯员:未雨婷)
责任编辑: 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