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可约可空降-一品楼九品论坛官网,全国约茶资料,300一晚同城约茶

安徽文明网 中国文明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明培育 > 好人在身边 >正文

郑荟:95后养女孝敬父母诠释人间真爱

2023-12-15 16:05:15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光荣传统美德。在鹤毛镇董圩村,就有这样一位95后,数十年如一日,尽心竭力赡养年迈的双亲,她用纯正无私的付出在当地村民口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董圩村的父老乡亲只要一提起她,都会竖起大拇指点赞说:“别看是抱养的闺女,人家可比亲闺女还要孝顺。”她就是鹤毛镇董圩村有名的孝女郑荟。

  无微不至孝老心

  郑荟自小命运坎坷,出生时便被亲生父母遗弃,是养父收留抚养她长大,并视如己出,当时收养郑荟的养父母已经五十多岁,收养郑荟后,五十多岁的养父不仅照顾着患有精神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妻子,还要照顾当时的新生儿郑荟,虽然是特殊家庭,但一家三口过得也算幸福,随着年龄的增长,时间的推移,郑荟一天天长大,养父母的年龄也越来越大,因为是特殊家庭郑荟从小就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并暗暗下定决心,长大后一定要尽自己的能力照顾好养父养母,让他们安享晚年。特殊的家庭环境让郑荟早早就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高中毕业后便去外地打工,在工作了两年后,郑荟觉得养父母年纪已经大了,需要自己的照顾。为了更好地照顾父母,放弃了外地收入还不错的工作,回到家乡照顾双亲,当时为了更好地照顾养父母,在附近亲戚的介绍下,嫁给了现在距离娘家不到一公里的婆家,婚后生下了一双可爱的儿女。

  2020年郑荟26岁,父亲郑高78岁,有一天郑荟像平时一样回娘家看望父母,父亲和她说自己最近身体有点不太舒服,总是便秘出血,而且吃不下饭,郑荟听后,第二天就带着父亲来到了医院检查,检查结果给了郑荟当头一棒,父亲被查出肺癌晚期,只能保守治疗,当时郑荟的孩子大的才4岁,小的才11个月还在母乳喂养,她的养父母一生只有一个养女郑荟,她的丈夫也是独生子女,当时在外地上班维持家庭生活,养母又是一个智力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如果带父亲去医院看病化疗,基本上时隔一个月就要去一趟,一趟最少要化疗住院30天,而且必须有人陪护,郑荟的养父也没有兄弟姐妹,家里生活不能自理的养母也没有人照顾,孩子也没法喂养,当时亲戚朋友以及隔壁邻居都劝郑荟“你爸这么大年纪了,家里又没人照顾,又得了这毛病,就给他放在家里吧,不要白白浪费钱了!” 郑荟自小被父母收养,特殊的家庭环境让郑荟深感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因此比同龄人更懂得要孝敬父母,也是养父给了她第二次生命,为了报答父亲的养育之恩,郑荟一次又一次带着父亲坚持化疗,刚检查出来的时候主治医生说她的父亲最多只剩6个月的生命,也许是老天被这个坚强的姑娘感动了,她的父亲在她的细心照顾和坚持化疗下一直到2022年8月份才去世,整整多出了2年的生命。

  带父亲住院化疗期间郑荟总是来回奔波,每次父亲住院时,郑荟每天上午不仅要在医院陪护父亲挂水,喊护士给父亲换药,给父亲喂饭、洗漱、擦身子、端尿盆,下午还要自己开车回家看望生活不能自理的养母和两个小孩,晚上再回合肥医院去照顾父亲,来回开车要将近6个小时,在长期的身体疲劳和精神过度紧张和焦虑的情况下也让郑荟的身体状况有点糟糕,郑荟时?;岣芯踝约盒乜诓皇娣ヒ皆杭觳榫谷怀ち私峤?,医生说定期复查,如果继续长大或者感到不适就要做微创手术,这时的父亲在病痛折磨下时常也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经常暴躁、易怒,郑荟都默默承受,还一直鼓励父亲勇敢与病魔做斗争,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们一起加油!郑荟把对养父母的感恩与关爱之情,灌输到日常的每一个点点滴滴之中。

  每次父亲化疗回来后需要细心照顾,郑荟就每天带着两个孩子回娘家给父亲做饭、洗衣、喂饭、擦身子,刚开始几次化疗结束,父亲的胃口都还不错,他知道父亲喜欢吃鲫鱼,她每天早晨5.00多就去街上等待鱼贩的到来,挑选野生新鲜的鲫鱼给父亲炖鱼汤。每次看到父亲喝完自己炖好的大碗鱼汤郑荟也是特别的满足,父亲也总是逢人就夸,“多亏了我这抱养的好闺女,要不然我哪能活到今天”。

  后期几次化疗下来,父亲身体情况也越来越差,胃口不好,吃饭只能靠郑荟慢慢喂。由于化疗病人后期不能吃太饱,又不能吃大鱼大肉,为了满足养父身体所需的营养,她用水果、牛奶、鸡蛋调配出多种流食,变着花样地做给养父吃,把蔬菜煮熟,绞成菜汁,兑上调料给养父喂下,有时候养父还不吃饭,郑荟只能哄着他吃或是买些他喜欢吃的食物让他尽量吃点下去,日甚一日,看着养父越来越消瘦的身体,郑荟也越发地担心。

  2022年7月是她的养父第15次住院,因为病痛的折磨,此时,她的养父已经骨瘦如柴,郑荟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她尽全力照顾养父,给养父喂饭、擦身子、端尿盆,无怨无悔。这次在医院住了约一个礼拜后,其养父主动要求回家,回到家后,养父每天昏昏欲睡,她就守候在养父身边,跟养父说说话,希望他能快点清醒起来,但事与愿违,郑荟的养父还是没扛过去,于2022年8月去世。长期以来,郑荟以一人之力,照顾患有重病的养父,不离不弃,陪伴着养父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郑荟用自己孝老爱亲的实际行动得到全村人的一致好评。

  不离不弃母女情

  因为郑荟的母亲生活不能自理,亲戚邻居都建议她送养母去养老院或福利院,减轻生活压力。但郑荟断然拒绝了,她说,虽然与养母没有血缘关系,但她依旧是自己的母亲,无论如何都不能不管她,她想好好地照顾养母,养母没有自理能力,只有她是最熟悉养母的人,也只有她才能给予养母最好的照料,她的父亲在世时最不放心的就是自己走后老伴后半生该怎么办,就怕他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伴给女儿带来麻烦,但又害怕给老伴送养老院了,别人也照顾不好,显然是父亲多虑了,郑荟父亲去世后,郑荟就把生活不能自理的养母带回了自己的婆家,有人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善良的人一家人都善良,郑荟的公公婆婆在郑荟父亲去世之前,就在自己家房子旁边建了一个小瓦房,刚开始把母亲接来的时候,郑荟怕母亲来自己家不习惯,经常半夜爬起来去看看母亲有没有睡好、盖好被子,有时候甚至起来好几趟,还好母亲适应的很快,现在郑荟的母亲和郑荟一起在婆家生活的很开心。

  因为母亲生活不能自理,每天一日三餐都是郑荟或婆婆烧好饭菜端过去送给母亲吃,母亲平常的换洗衣服床单也都是郑荟洗换,有时候郑荟去上班了,公公婆婆也会帮着一起照顾,现如今郑荟带着养母在婆家生活已经一年多了,她的养母也已经从刚开始的不习惯到习惯在女儿家的生活,经常有娘家来的亲戚朋友来到她家看到郑荟的养母,都说“你妈妈比以前在你娘家时候气色看着都要好多了”。

  郑荟无微不至地照顾父母的事迹,感动了左邻右舍的乡亲父老们,大家无不称赞说:“这个女儿真好啊,真比亲生女儿还亲”。而郑荟却说,父母亲把我养这么大,照顾他们的晚年生活是我应该做的。人常说家和万事兴,如果家庭和睦了,社会才能和谐稳定。郑荟始终认为尊老、爱老是子女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因为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只有我们为下一代儿女树好尊老、爱老的标尺,让他们从小在爱的氛围中接受熏陶,才能让他们明白,爱心、孝心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责任和品质,只要爱心无涯,孝心永驻,就能使每个老人安享晚年。

责任编辑: 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