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月凤:拆房填塘,书写平凡中的伟大
谢月凤,女,汉族,1950年出生,赫店镇平安村人。她天性善良,为人淳朴,在村上是备受他人尊敬的长辈,岁月染白了她的双鬓,却丝毫没有消减她那颗比年轻人更炽热坚定的心。
守护家庭,用爱铸就温馨港湾。在夫妻相处中,谢月凤与丈夫相互理解、彼此支持,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无论是经济上的拮据,还是家庭琐事带来的烦恼,她都能泰然处之。她总是尊重丈夫的想法,二人共同商议决策,为家庭的稳定发展筑牢根基;教育子女,更是谢月凤生活中的重中之重。她深刻领悟到良好品德和优质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深远意义。日常生活里,她身体力行,通过每一个行动向孩子们传递勤劳、诚实、善良等宝贵品质。她带着孩子一起做家务,让孩子在实践中体会劳动的价值,邻里之间有问题时,她秉持公正、善良的态度去处理,为孩子们树立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榜样。尽管在学业指导上她或许力不从心,但她努力为孩子营造安静的学习环境,精心培养孩子的自律和自主学习能力。她时常与子女促膝长谈,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解开他们的困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她的悉心培育下,一双儿女都成长为有责任感、与人为善的人。
温暖邻里,以善编织和谐画卷。谢月凤对邻里的关怀细致入微,在她心中,邻里之情胜似亲情。村子里,若有老人需要帮助,她总是毫不犹豫地伸出自己的双手,若有孩子不慎摔倒,她会第一时间冲过去扶起并轻声安慰。这些看似平凡无奇的举动,却如同冬日里的暖阳,照进每一位村民的心里,让大家深深感受到她那真挚的善意。而她推屋填塘,更是村里人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一件事。谢月凤家附近有一处天然形成的臭水塘,每到夏天,蚊虫肆虐,恶臭难闻,村民苦不堪言。谢女士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于是开始寻找解决之道。她想到前段时间在外务工的儿子提到想在老家盖栋新房时,脑海里浮现拆除自家房子用拆除的建材填补水沟的念头,她开始陷入挣扎,那是她多年生活记忆的承载之地,充满了回忆和情感。然而,看到邻居们因水塘而遭受的痛苦,她心中的天平逐渐向集体利益倾斜,决心也更加坚定。决心既定,谢月凤迅速行动起来。她耐心地向家人解释自己的想法,获得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后,便立即着手筹备拆除事宜。在拆除过程中,她精心规划,细致安排,力求将材料浪费降至最低。同时,她积极动员村民参与,详细阐述填埋水塘对村庄的益处。在她的热情鼓舞下,村民们纷纷响应,积极参与到改善家园的行动中。尽管过程中困难重重,汗水无数,但她从未有过退缩的念头。
助力他人,让爱与奉献不止息。经过数月的艰辛努力,臭水塘终于被填平,成为一片平坦的土地。但谢月凤的善举并未就此画上句号,她又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资助周边贫困家庭改造房屋。这并非心血来潮的冲动之举,而是她长期以来乐于助人、与人为善美好品质的自然延续。她目睹这些贫困家庭的艰难处境,内心燃起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条件的强烈愿望。在资助过程中,她深入了解每个家庭的实际需求,亲力亲为地帮助他们改造房屋。从房屋的结构设计到装修细节,她都用心去关注,力求让这些家庭拥有新的居住环境。 谢月凤的事迹,如同一股温暖的春风,在村里迅速传开。她日复一日地默默付出和善良无私的品质,深深地触动着每一位村民的心灵。她无需华丽的辞藻来宣扬自己的行为,只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地诠释着与人为善、关心集体的高尚精神。她在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付出,恰似点点星火,点燃了村民们心中那善良的火种,让整个村庄更加团结友爱、和谐融洽,处处洋溢着爱与温暖。
责任编辑: 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