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可约可空降-一品楼九品论坛官网,全国约茶资料,300一晚同城约茶

安徽文明网 中国文明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明培育 > 好人在身边 >正文

叶文寿:乡野间的敬业标杆

2025-08-20 15:05:06

  人物简介:叶文寿,男,1963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襄安镇文思村油坊自然村生产队队长,作为一名扎根基层的共产党员,他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岗位,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服务乡邻,用脚步丈量村庄每一寸土地,用真心化解群众急难愁盼,成为村民心中最可靠的“暖心队长”,用敬业底色绘就基层干部的动人画卷。

  事迹简介:作为油坊自然村的“勤务员”,叶文寿将岗位视作责任田,把村民期盼当作工作指南。他深耕扶贫济困一线,为患病老人跑腿办手续、申请救助;化身政策“翻译官”,用乡音土话让惠民政策走进千家万户;冲锋在村庄建设前沿,从环境整治到疫情防控始终站在最前列。他以“螺丝钉”精神扎根基层,用数十年的坚守诠释着“爱岗敬业”四个字的千钧重量。

  正文:

  在油坊自然村的乡间小道上,常能看到一个皮肤黝黑、脚步匆匆的身影。叶文寿,这位普通的生产队队长,用三十余载的坚守与付出,把“爱岗敬业”四个字刻进了每一项工作里,写在了乡亲们的心坎上。他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传奇,却在柴米油盐的琐碎中,彰显着一名基层工作者最动人的职业担当。

  扶贫济困的“贴心人”:把岗位责任扛在肩头

  “叶队长的电话号码,比我家孩子的都好记。”这是油坊自然村老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在叶文寿的工作手册上,密密麻麻记着全村23户困难家庭的情况:张大娘有高血压需要定期拿药,李大叔家的孙子上学要办资助手续,王奶奶独居需要定期探望……这些琐碎的“小事”,在他眼里都是必须办好的“大事”。

  去年冬天,78岁的张大娘突发心脏病,儿女在外打工一时赶不回来。叶文寿接到邻居电话时,正在镇上参加政策培训,他当即请了假,骑着电动车冒雪赶回家。看到蜷缩在床的张大娘脸色发紫,他背起老人就往村卫生室跑,又连夜联系县医院安排转诊,忙前忙后办理住院手续,直到第二天老人病情稳定才离开?!暗笔碧炷敲蠢?,叶队长的棉袄都被汗湿透了。”提起这事,张大娘总忍不住抹眼泪。

  政策落地的“摆渡人”:让岗位价值照进民心

  “光伏发电有补贴?那我家屋顶能装不?”“养老保险新政策咋说的?我这岁数能领多少?”每天清晨,叶文寿家的小院就成了“政策咨询点”。作为村里政策宣讲的“主力”,他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县镇开完会后,总要把文件带回家逐字研究,再用村民听得懂的话“翻译”出来。

  为了让养老金认证政策落到实处,他带着平板电脑挨家挨户上门。遇到不会用智能手机的老人,就用自己的手机帮着拍视频、录信息;碰到行动不便的,就扛着梯子爬到窗边拍摄。整整半个月,他跑遍了全村87户老人家庭,确保无一遗漏?!耙抖映そ涛矣檬只现さ氖焙颍趺吹髁炼榷冀驳们迩宄??!?5 岁的刘大爷说,“比自家孩子还有耐心。”

  乡村建设的“排头兵”:用岗位坚守书写担当

  “村里的事,总得有人带头干。”这是叶文寿常挂在嘴边的话。去年夏天,村里开展河道清淤工程,部分村民担心占用自家菜地,积极性不高。叶文寿二话不说,第一个跳进齐腰深的淤泥里清理垃圾,烈日下连续干了三天,直到把最难清理的河段疏通干净??醋潘砟嘟难樱迕衩巧钍艽ザ?,纷纷拿起工具加入进来,原本计划半个月的工程,十天就顺利完工。

  疫情防控期间,他连续45天守在村口卡点,白天登记信息、宣传政策,晚上就裹着大衣在简易棚里过夜。有次突发高烧,村医让他回家休息,他却摆摆手说:“我是队长,这时候咋能退?”硬是靠着退烧药撑到了换班。那段时间,他还主动承担起为居家隔离户送物资的任务,哪家缺米面、哪家要药品,他都一一记在心上,确保及时送到。

  村里的矛盾调解、道路维修、红白喜事劝导……处处都能看到叶文寿忙碌的身影。有人劝他:“都这把年纪了,别太拼了?!彼葱ψ潘担骸爸灰沟弊耪飧龆映?,就得对得起大家的信任?!痹谒拇?,油坊自然村组建了志愿服务队,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乡村建设中来,村容村貌日新月异,邻里关系愈发和睦。

  从晨光熹微到暮色沉沉,从满头青丝到两鬓染霜,叶文寿在村庄队长这个平凡岗位上,用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付出,诠释着“敬业”二字的深刻内涵。他没有豪言壮语,却用一件件实事赢得了民心;没有惊天伟业,却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了不凡篇章。正如村民们所说:“有叶队长在,咱们心里就踏实,日子就有奔头。”这份朴实的认可,便是对一名基层工作者最美的褒奖,也是他用爱岗敬业精神点亮乡野的生动见证。

责任编辑: 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