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市赫店镇:深耕乡风文明,绘就乡村新篇
近年来,无为市赫店镇紧扣乡村振兴时代脉搏,把乡风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靶向施策、精准发力,通过汇聚人才力量、做优文化供给、创新治理模式、扮靓乡村颜值四个维度,为乡村振兴汇聚强大的精神合力,徐徐铺展乡风淳美、和谐宜居的乡村新画卷?!?/p>
图为赫店镇黄墩村优秀青年参加电商直播
汇“智”聚“贤”,注入文明活力。人才是乡风文明建设的关键驱动力,赫店镇广泛吸纳贤才,充实文明建设队伍。一是吸引本地人才回归,建立“归巢人才库”,赫店镇梳理在外的教师、文艺工作者、企业家等人才信息,主动抛出“橄榄枝”,成功吸引20多名本地人才回乡。例如,赫店镇宏林村的退休教师曹老师回村后,义务为村里的孩子开设书法、绘画兴趣班,培养孩子们的文化素养;汪邵村的返乡企业家钱总捐资修缮乡村大舞台,改善了村民的文娱设施。二是培育本土文化能人,赫店镇曹王村发掘村内具有文艺特长的村民,邀请专业教师进行舞蹈、戏曲培训,组建“曹王文艺队”,编排《我来说乡村振兴》等原创节目,在各类文化活动中上台展示,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黄墩村推选优秀青年参加电商直播、新媒体营销培训,培养新型乡村人才,助力本村农业产品“出圈”。
图为赫店镇“舞起板龙灯 共庆幸福年”民俗表演现场
添“韵”增“味”,厚植文明底蕴。文化是乡村的独特标识,赫店镇深入挖掘文化资源,丰富文明内涵。一是收集整理民间传说、村史故事,建设曹王村、留桥村、宏林村三座村史馆,红色文化走廊,农耕馆等,村史馆内陈列着本村的历史变迁、重要事件和杰出人物,让村民在参观中感受到
村庄的发展脉络。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则展示了赫店镇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谢家元巷五彩红灯和无为横步桥木榨油,让年轻一代有机会学习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红色文化走廊则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激发村民的爱国情怀;二是在赫店镇平安村陡岗板龙灯陈列馆、宏林村横步桥传统木榨油厂开设非遗技艺传承课程,邀请经验丰富的老师傅现场展示龙灯制作、木榨油技艺,吸引年轻人学习和传承。2024年龙年新春佳节,赫店镇开展“舞起板龙灯 共庆幸福年”民俗表演,吸引了周边游客超5000人次,现场村民们舞起了有着600多年历史的陡岗板龙灯,为节日增添了安乐、祥和、团圆的氛围。
图为赫店镇汪邵村乡贤人士调解村民房屋纠纷
补“缺”修“瑕”,提升文明成色。高效治理是乡风文明的保障,赫店镇创新治理模式,优化文明环境。一是完善村民自治机制,修订村规民约,赫店镇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将移风易俗、环境卫生、邻里和睦等要求细化纳入,并经村民大会表决通过后严格执行;二是充分调动村民的主体作用,组织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自治组织积极推广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理念,明确婚事宴请的规模、烟酒的标准等,提倡节约适度,坚决遏制攀比跟风现象;在此过程中,赫店镇曹王村志愿者刘莎以其专业耐心的宣传讲解,获得芜湖市“新风推荐官”;三是解决矛盾纠纷,成立“乡贤调解室”,赫店镇汪邵村邀请德高望重的老党员、退休干部担任调解员,利用他们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群众威望,化身为乡村矛盾的“灭火员”、邻里关系的“黏合剂”,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出妥善的调解方案。今年以来,已成功调解各类矛盾14件,有效避免了矛盾激化,切实守护住乡村的和谐安宁,为乡风文明建设筑牢坚实的情感屏障。
图为赫店镇黄墩村五显中心村健身走廊
着“绿”点“靓”,扮美文明家园。优美生态是乡风文明的外在彰显,赫店镇全力打造生态宜居乡村。一是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按照“不落一村,不留死角”的目标,突出整治重点,巩固拓展整治成果。聚焦公路沿线、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等重点区域,坚持“机械+人力”双线推进,全面动员群众力量,调配充足机械设备,开展拉网式、全覆盖排查,发现问题立行立改,确保治理不走过场、清理不留死角、清运不留痕迹,今年以来,整治期间共发动村民群众340人次, 出动钩机、铲车等150台次,全面清理生活垃圾50吨。二是开设人居环境“积分超市”,村民在日常生活里,只要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落实“门前三包”责任、践行移风易俗举措、投身文明实践活动,便能获取相应积分,当积分累计达到特定数额时,即可在“积分超市”中兑换各类生活用品、农具肥料等,三是打造绿色景观,利用村内闲置空地、房前屋后空间,见缝插绿,种植花卉绿植3000余株,村民推门见绿、漫步赏景,尽享惬意乡村生活。
从“人才引擎”轰鸣作响,到“文化星河”熠熠生辉;从“高效治理”夯实根基,再到“绿色画卷”徐徐铺展,赫店镇的乡风文明建设已然成型。下一步,赫店镇将持之以恒深耕乡风文明建设,聚点滴之力、成磅礴之势,让文明乡风成为乡村振兴最动人的底色,奏响高质量发展的奋进乐章。(通讯员:张兴宇)
责任编辑: 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