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堂里传出“好声音”—无为严桥镇微宣讲推动文明新风入万家
没有照本宣科,没有空话套话,一条条小板凳围在讲桌前,干部和群众面对面,乡音乡语中,移风易俗新观念如春风化雨,滋润心田。

初秋时节,无为市严桥镇福民村新风堂内,三十多位村民早早来到这里,参加今天举办的“推动移风易俗 弘扬时代新风”微宣讲活动。镇宣讲员用当地方言,结合身边事例,为大家讲解移风易俗的重要意义,场上不时响起阵阵掌声。
这样的场景在严桥镇已成为常态。近年来,该镇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和新风堂阵地作用,通过“红色小板凳”“微宣讲”等举措,让党的政策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建强宣讲队伍,从“单一讲”到“多元讲”
严桥镇组建了由“青年党员+退休干部+新乡贤+土专家”构成的多元化宣讲队伍。目前全镇已有宣讲员12人,涵盖各个年龄层和行业领域?!拔颐亲⒅匮“文切┱嗡刂屎?、理论水平高、表达能力强的同志加入宣讲队伍?!毖锨耪虻澄涸鹑吮硎?,“同时定期组织培训,邀请市委党校老师现场指导,不断提升宣讲员的业务能力?!?/p>
这支队伍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用乡音土语传递党的声音。截至目前,已开展各类宣讲活动200场,覆盖群众万余人次。
创新内容形式,从“被动听”到“主动参与”
“以前听报告总是打瞌睡,现在这种宣讲有意思多了,说的都是我们关心的事?!备C翊宕迕袢未笠ψ潘怠?/p>
严桥镇在宣讲内容上注重“三个结合”。与群众切身利益相结合、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宣讲队将乡村振兴、移风易俗、食品安全等政策内容,编成通俗易懂的“大白话”,制成小手册、PPT和短视频。在形式创新上,该镇推出“小板凳”课堂、“田间地头”课堂、“祠堂文化”课堂等多种模式。特别是利用各村新风堂、宗祠等场所,将家风家训传承与新时代文明理念传播有机结合,让群众在熟悉的环境中接受新思想、新观念。

突出群众关切,从“大道理”到“小故事”
“办一场喜事花了三万多元,差不多是我家一年的收入?!痹谧罱囊怀⌒不疃校迕裥±罘窒砹俗约旱木?,“现在政府提倡喜事简办,真是说到我们心坎上了?!?/p>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问题,宣讲队用朗朗上口的语言引导群众转变观念。树立身边榜样,让群众学有目标、赶有方向。据统计,通过持续深入的宣传引导,严桥镇婚丧嫁娶费用平均下降60%,群众负担显著减轻,文明新风逐渐深入人心。
如今在严桥镇,新风堂不仅是群众文化活动场所,更成为传播新思想、培育新风尚的重要阵地。一条条小板凳,承载的是干部与群众的鱼水情深;一场场微宣讲,传播的是文明新风的种子,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责任编辑: 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