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可约可空降-一品楼九品论坛官网,全国约茶资料,300一晚同城约茶

安徽文明网 中国文明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明实践 > 文明实践在行动 >正文

无城镇:“四聚焦”助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提档升级

2024-01-08 15:49:19

  近年来,安徽省无为市无城镇紧紧围绕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目标要求,统筹各类资源,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推动文明实践深入人心,志愿服务精准贴心,文明风尚浸润暖心。

  聚焦阵地“怎么建”,全领域推进场所“标准化”

  只有建好文明实践阵地,文明实践活动才能生根发芽。无城镇本着就近就便、因地制宜,整合盘活全镇33个村(社区)各类公共服务资源,在现有党员教育基地、市民学校、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城市书房、老旧祠堂等既有资源基础上,精心打造了一批“党群服务+文明实践+社会治理”综合体,同时在小区大院,文化广场、小商店等场所根据特色将其改造为文明实践点,使阵地更贴近群众。目前,无城镇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个、实践站33个,城市先锋驿站25个,各类文明实践点45个。阵地不光要建起来,还要真正用起来。无城镇根据地方特色,重点打造无城好人馆、芜湖市扫黄打非示范点、传统文化国学经典传承读书班、国家级非遗鱼灯馆。并针对不同群体需求,对全镇各实践站因地制宜按照“5+N”设置乡村影院、乡村振兴馆、便民服务集市等多个功能室,实现“全人群、全时段、全方位”服务,获得群众一致好评。

  聚焦队伍“从哪来”,全链条激发队伍“源动力”

  志愿者队伍是文明实践活动的主体力量。目前,无城镇网上实名注册志愿者22030人,志愿者队伍108个,其中33个村(社区)均成立了志愿服务站和志愿服务队。队伍来源主要为行政力量、党员先锋、农村群众、社会组织,基本覆盖全镇村、社区志愿者队伍集群,有效打造了无城镇“幸福无城”特色志愿服务品牌。利用好现有资源,打造全镇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基地,为将无城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无为鱼灯很好传承下来,青年爱好者组建“民间瑰宝 记忆无城”志愿服务队,做好宣传推介,承接大型文化活动及对外沟通交流。积极孵化非遗传承志愿服务项目,做好鱼灯、剔墨纱灯、剪纸等民间艺术学习、培训、传承和?;ぁ?/p>

  目前14个城市社区均打造了属于各自社区的志愿服务品牌,如无城镇皇武社区“鼓楼新风”志愿服务队荣获芜湖市2022年度“最美志愿服务组织”,滨湖社区“太阳花”、同心社区“同心同行”、双桥社区“五心双桥”、城东社区“东风送暖”、文景社区“文景之春”等等往年都荣获过无为市“最美志愿服务组织”称号。每个社区的志愿服务品牌都与社区特色结合在一起,不仅有精准的品牌内涵,也展现了“幸福无城”队伍建设成果。

  聚焦活动“如何办”,全方位构筑凝聚群众“磁力场”

  无城镇始终把各类阵地资源、文化资源、人才资源等挖掘调动起来,形成合力,搭建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大舞台。聚焦重点任务,谋划主题活动。以“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为主题,塑造“语润无城 芝言芝语”等宣讲品牌,组建了党员先锋、五老人员、名人乡贤、青年头雁等理论宣讲队,用“小故事”讲好“大道理”,让党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根据时间节点,结合传统节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参与度高的如书画展、诗歌朗诵、文艺汇演、全民健身运动会等各类文体活动,以及道德讲堂、家风家训宣讲、移风易俗宣传活动,以及最美志愿者、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的学习宣讲活动,全年共开展道德讲堂、文化体育、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300余场,受众群众15万人次。真正做到宣传宣讲党的政策浸润百姓心田、志愿服务融入生活方方面面、文明新风吹遍城乡角落。

  聚焦品牌“怎么树”,全环节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

  没有品牌就没有影响力,活动就只能是活动。打造文明实践活动品牌,确保常态长效,这是无城镇拓展文明实践的主动选择。目前,无城镇整合城市社区现有资源,提炼打造“语润无城 芝言芝语”理论宣讲品牌项目、“‘邻’距离·爱心集市”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无城之光”文化惠民品牌项目,并指导14个城内社区根据市民所需,每年至少创新打造一个志愿服务创意项目,如“鼓楼新风”志愿服务队针对老城区老年人居多,打造了为腿脚不便、困难老人免费上门服务的“爱心剪刀”义剪项目;针对辖区退休老干部居多,利用好退休老干部群体的优质资源,让退休老干部老有所乐、继续发光发热,打造了“悦银龄”志愿服务项目,“五心双桥”志愿服务队利用辖区内特殊教育学校,专门为孤独症儿童打造了“星星守望”志愿服务项目;“文景之春”志愿服务队结合“走亲戚”这项工作,借助捐赠、义卖的方式,为“亲戚户”打造了“点亮微心愿”等多种服务形式的志愿项目。无城镇坚持“一站一品牌、一点一特色”,把文明实践的“触角”延伸到不同领域、各行各业。(潘银花)

责任编辑: 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