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接地气 服务老年群体从心出发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9697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21676万人,占15.4%。按照国际上通常的人口老龄化标准,不难看出,我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严峻挑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只有健康状况良好,老年人才能实现个人和家庭幸福。健康老龄化,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成本最低、效益最好的手段和途径。老年群体是文明实践服务的重点对象,而服务好老年群体还需跟上时代步伐,从心出发,让老年群体共享社会发展文明成果。
老年服务更贴心,文明实践才能更接地气。近年来,文明实践阵地不断向基层延伸,不仅有依托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还有整合社会资源,比如文化交流中心、书画院、物业中心等场所建成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为打通社区为老服务的“最后一米”不断努力,也让文明实践更接地气。
老年群体喜欢什么,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就要想办法提供什么。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群体的需求也大不相同,文明实践服务更要从心出发、“对症下药”。围绕老年群体切身利益,送民生政策。把老年群众关注的基本养老保险、“银龄安康”意外保险、医疗(大?。┍O?、离退休老人到龄待遇认证等政策,通过开展专场政策解读会、村(社区)广播、移动宣传车、小喇叭、入户上门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让老年群体不仅知晓这些民生政策,还知道怎么去享受这些民生政策。围绕老年群体晚年生活,送贴心服务。比如,对喜欢听戏、看演出等传统文化的老人,应该多组织戏剧演出、文化汇演、传统艺术表演等文化活动下乡进村,让老年群体在家门口也能享受文化“大餐”。对独居、孤寡、生活困难的老人,应该摸清人员底册,与民政部门、村(社区)、志愿者等联合通过志愿服务项目,定期组织上门开展暖心陪聊、精神慰藉、送餐上门等志愿服务,共同关心关爱老人生活。对关注身体健康、注重养生的老人,应该多对接卫生院等医疗机构定期进村居、进小区、进敬老院开展义诊活动,实现基础疾病“早发现、早预防”,为老人健康保驾护航;动员指导成立健身活动队、广场舞队等群众性组织,利用空闲时间运动健身,同时辐射带动身边人健康向上;对想发挥“余热”的老人,对接就业培训机构,下乡进村开展烹饪、育儿、做糕点等实用领域再就业培训,让老年人晚年生活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积极发挥好“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老专家和老模范)人员作用,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实现老有所为、发光发热。此外,现在多地的老年大学课程新鲜实用接地气,令年轻人感慨“实名羡慕”,而推动老年大学在基层走深走实、遍地开花更是意义非凡。
服务老年群体,一枝一叶总关情。文明实践只有接地气,用心用情开展各项贴合老年群体的志愿服务活动,才能让老年群体的参与度、满意度不断得到提升,让健康向上、文明友好之风吹进群众心中,助推人口老龄化健康发展。(汪红)
责任编辑: 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