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历史文脉 匠心传承非遗 ——“幸福无城5号见”走进无为博物馆
栩栩如生的无为鱼灯、美轮美奂的无为剔墨纱灯、香喷喷的李老奶奶花生米、童年记忆里的黄氏捏面人、闻名全国的无为板鸭……一项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见证并诉说着大江奔流、无为有为的厚重历史和文化,浸润着一代代无为人民的成长记忆与风俗志趣。
非遗同行,让传统文化“潮”起来
7月5日,由无城镇人民政府、无为市文化旅游体育局主办,无城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无为市文化馆、无为市博物馆、无城镇双桥社区承办的“赓续历史文脉 匠心传承非遗”暨“幸福无城5号见”活动在无为博物馆举办,旨在为青少年打造“家门口”的非遗课堂,让孩子们在暑期零距离体验无为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无限魅力,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文化连接历史、现在和未来,是一条生生不息的血脉。今年以来,无城镇高度整合无城文化资源,结合传统节日、重要节点的热烈氛围,着力打造“幸福无城5号见”文化产品和品牌,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百花齐放”,非遗绽放时代之美
本次“幸福无城5号见”活动的开场由主持人介绍活动的目的及意义,随后由志愿者引导孩子前往博物馆三楼非遗展区参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无为鱼灯——国家级非遗项目(传统舞蹈)是流传于安徽无为民间的传统灯舞,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人们认为鱼灯是吉祥灯、幸福灯。随后,非遗传承人对无为剔墨纱灯技艺、李老奶奶花生米制作技艺、黄氏捏面人、无为板鸭制作技艺、无为横步桥木榨油制作技艺等也进行了详细介绍,带领孩子们在非遗的魅力中尽情畅游?;疃詈?,由工作人员带领孩子们来到一楼参加“邻”距离·非遗文化集市,感受非遗手工制作带来的独特体验。
图为无为鱼灯传承人任俊堂介绍鱼灯的传承发展现状
图为无为剔墨纱灯制作技艺传承人张文泉现场教学
图为黄氏捏面人传承人黄元和现场教学
图为动漫展区孩子们自行作画“童眼看非遗”
图为剪纸区孙琼华老师现场教学
图为拓印鉴赏古青青老师现场教学
图为各环节孩子们大合影
此次活动场面异?;鸨?,一代代非遗传承人的守正创新,造就了非遗这块文化瑰宝的馥郁,沉淀出跨越时间的幽香。非遗不断“飞入寻常百姓家”,在青少年生活中植入更深的文化“基因”,播撒文化自信的种子。(蒋文、魏诗)
责任编辑: 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