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市红庙镇:四举措提高文明实践阵地使用效能
为最大限度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资源的综合使用效益,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质增效,无为市红庙镇在如何提高文明实践阵地使用效能上下功夫、求实效,四举措释放文明实践阵地活力,变文明实践阵地为群众精神家园。
整合阵地资源,小阵地释放大能量。深挖镇域内红色文化、历史、旅游资源,打通资源流通渠道,搭建文明实践平台,实现资源共享,避免资源浪费和空置。近年来,红庙镇一方面高标准高质量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阵地,采用“1+8+N”模式,提升完善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文旅资源与文明实践融合发展模式,依托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四军第七师纪念馆、抗大十分校、综合利用后的祠堂、乡村学校少年宫以及三级养老服务中心,先后打造了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1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拓展文明实践阵地范围。通过综合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基地、点开展丰富文明实践活动,提高阵地资源使用率。
图为新四军第七师纪念馆于2023年4月成功申报无为市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
聚焦群众需求,推动阵地高效运转。红庙镇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运营在贴近群众、走近群众上做文章,实现阵地高效运转,服务便民暖心。一方面,阵地建设聚焦于群众的实际需求,合理规划室内布局。1所8站对标对表建设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讲堂、5大功能室、志愿者服务站以及积分兑换超市。功能室内配备跑步机、象棋、科普仪器以及书籍等器材,志愿者服务站内配备急救药箱、雨伞、轮椅以及充电器等便民设施,积分超市内及时补齐肥皂、牙刷、垃圾袋、大米、油等兑换物品,配套设施完善,阵地对群众具有吸引力。另一方面,文明实践阵地大门???、服务常在。不仅在工作日准时开放,周末节假日也统筹安排志愿者排班值日,确保门不上锁,桌不落灰,进一步提升文明实践阵地综合使用效益,不断满足群众的多样化需求。
图为红庙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文化活动室内景
创新活动形式,文明实践活动常新。充分利用镇域内所、站、点以及基地等阵地资源,整合人才以及文化资源,创新文明实践活动形式,确保群众常来,人气常旺。一方面,培育出3个特色志愿服务品牌,提供精准志愿服务。“红庙寻红”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项目着眼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爱国主义情怀,让“红色文化”发挥出教化育人、凝心聚力的作用;“红庙护苗”关爱未成年人志愿服务项目聚焦“护苗”行动,帮助青少年系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清朗社会氛围;“乐享银龄”志愿服务项目以关爱空巢、残疾以及家庭困难的高龄老人为服务宗旨,采取志愿者和户主联动、“多带一”结对帮扶的方式对高龄老人开展暖心志愿服务。另一方面,结合本地实际广泛开展道德讲堂、“我们的节日”、送戏下乡、爱心义诊等受群众欢迎、接地气的文明实践活动,广聚人气,增强群众对文明实践的满意度。
图为红庙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于2024年6月7日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红庙敬老院)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活动
完善机制体制,打造文明实践“矩阵”。红庙镇以体制机制为引领,打造文明实践“矩阵”。一是明确镇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所长、村“两委”主要负责同志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建立乡镇、村(社区)两级书记担任所长、站长的组织架构,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二是明确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基地的功能和职责,紧紧围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五项重点工作组织策划各种文明实践活动。三是建立有效的所、站、点、基地的工作、管理、经费保障、队伍建设、日常运行以及考核奖惩等制度,为文明实践工作的正??固峁┳裱繁U蟮卦俗饔行蚯腋咝?。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要延伸到哪里。红庙镇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将文明实践阵地建在群众身边,把工作做进群众心里,“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切实打通宣传、教育、关心、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通讯员:孙世红)
责任编辑: 赵倩